近一年207只A股买了多少信托?网宿科技超30亿最多,后面几家是谁?

《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注意到,截至2023年8月14日止近一年时间内,A股市场共有207家上市公司持有信托产品778只,平均每家约4只,累计认购金额约830亿元


(资料图)

《投资时报》研究员  董琳

日前,一则“中融信托停止产品兑付,五矿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也即将爆雷”的传闻,在信托圈迅速炸开。

8月11日晚间,光大信托、五矿信托在官网,中航信托在微信公众号均针对该传闻做出回应。上述三家信托公司均表示,管理的信托产品运营正常,已就不实言论采取法律手段等。8月14日上午,中融信托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谨防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严正声明。

截至8月15日,已有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风险提示性公告。业内有分析认为,信托产品逾期会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逾期兑付后,信托公司会通过对底层资产变现、启动司法程序、推动重组等来化解风险。

目前,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情况如何?《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同花顺iFinD披露的数据注意到,截至2023年8月14日的近一年时间内,A股市场共有207家上市公司持有信托产品778只,平均每家约4只,累计认购金额约830亿元。

单家上市公司认购额最高的是网宿科技(300017.SZ),该公司购买的18只信托产品合计约30.8亿元。从购买信托产品数量来看,在已披露的数据中,微光股份(002801.SZ)是认购最多的,期内共计购买了38只产品,合计认购额约17.86亿元。资金来源方面,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使用的都是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仅有贝泰妮(300957.SZ)、天山电子(301379.SZ)、奇德新材(300995.SZ)、仙鹤股份(603733.SH)和亿联网络(300628.SZ)5家公司的19只产品使用的是公司募集资金。

从目前情况来看,未到期的信托产品风险有多大?对此,浙商证券研报分析表示,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存续信托产品中,披露产品募集规模的开放式产品仅343亿元,且以净值化管理、安全性更强的证券投资信托为主。预计即使个别公司出险导致投资者赎回相关信托产品,全市场的赎回压力可控。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也表示,上周五因为市场担心信托行业性的兑付、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进程等问题,导致市场及券商板块出现了大跌。但从长期跟踪的信息和数据来看,信托当前并不存在行业性兑付危机,兑付压力仅为个案。同时,该机构认为未来围绕投资端的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将会加速,当前依然非常看好券商板块。

3家企业宣布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据《投资时报》研究员统计,截至8月15日,已有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咸亨国际,605056.SH)、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博股份,688598.SH)和南都物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都物业,603506.SH)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风险提示性公告。

8月5日,咸亨国际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购买的三款信托产品面临兑付危机。根据公告,该公司在2021年8月,通过闲置自有资金分别购买了中融-丰盈176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浙金·汇业497号融创天津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浙金·汇业508号融创肇庆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三款产品,购买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2500万元和1800万元。截至公告发布日,中融-丰盈176号剩余信托产品本金257.06万元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汇业497号”和“汇业508号”仍有合计4300万以及剩余投资收益尚未收回。

8月12日,金博股份在公告中称,2022年8月10日至12日,公司通过恒天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泽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款产品。上述两款信托产品本金合计6000万元,投资收益合计426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

同日,南都物业发布公告称,2023年2月9日,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3000万元购买了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期限自2023年2月9日至2023年8月8日。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汇聚金1号本金及投资收益。

上述三家公司均表示,鉴于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公司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者仅部分兑付的风险,并将对本期及期后利润产生影响。南都物业还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联系各相关方,督促信托公司尽快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尽最大努力保障公司利益,同时准备相关材料,通过诉讼等途径以最大程度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

对于此次信托公司逾期兑付的原因,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本次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的情况,不能排除与地产敞口较高有关。从行业情况来看,地产项目出现问题是信托产品违约的主要原因。同时,该机构表示,从全行业来看,信托产品间产生大面积传染风险的可能性较小,短期内产品赎回压力有限。

网宿科技一年认购信托产品超30亿元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同花顺iFinD数据注意到,按公告公布时间计,从去年8月14日至今年8月14日,一年内共有207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了778只信托产品,合计认购金额约830亿元。

其中,单家上市公司认购额最高的是网宿科技,该公司购买的18只信托产品合计约为30.8亿元。此外,盐湖股份(000792.SZ)期内认购16只,合计约24.5亿元;海信视像(600060.SH)认购15只,合计约为21.88亿元。

从购买信托产品的数量来看,在已披露的数据中,微光股份是认购最多的,期内共计购买了38只产品,合计认购额约为17.86亿元。从资金来源上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使用的是公司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仅有贝泰妮(300957.SZ)、天山电子(301379.SZ)、奇德新材(300995.SZ)、仙鹤股份(603733.SH)和亿联网络(300628.SZ)5家公司的19只产品使用的是公司募集资金。

收益率方面,期内上市公司购买的已披露预期收益率数据的560只信托产品中,有449只产品预期收益率在3.0%至6.5%之间;预期收益率在6.5%—7.5%之间的产品共有60只;预期收益率在7%以上的信托产品则有35只。其中,南都物业在今年4月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购入中原信托卓越2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有期限从2023年3月10日到2024年9月10日共计550天,预计年化收益率在8.71%。

从委托期来看,期内信托产品最短委托时间为5天,最长时间为3年,大部分产品的委托期都在90天、180天和365天。同时,截至8月14日,在已披露到期日的589只信托产品中,有442只已到期,还有147只产品尚未到期,未到期产品购买金额合计约105.41亿元。其中盐湖股份有6只合计14亿元的信托产品还未到期,在该公司未到期产品中,有5只产品预期收益合计约3189万元。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信托“暴雷”并非个例。今年以来,也有多家信托产品到期未能实现兑付的情况发生。

今年7月,因兴业信托的筑地D015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迟迟未能完成兑付,且兴业信托在产品设计、销售,以及后续管理中存在多处涉嫌违规情况,筑地D015部分投资人向福建银保监局实名举报兴业信托。

此外,今年4月,南华仪器(300417.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以自有资金6000万元,认购重庆信托发行的重庆信托昆明融创城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22年4月30日,公司收到重庆信托发来的临时公告,称债务人昆明融创城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担保人资金出现流动性困难,到期未能偿还借款构成实质违约,信托计划终止。

值得关注的是,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持有的信托产品有不少是集中在今年的9月和10月份到期,累计有42只,预计接下来的几个月仍可能会有信托公司出现逾期兑付的情况。

事实上,随着信托理财产品风险的不断暴露,已有上市公司针对信托产品逾期计提减值。公告显示,微光股份在2023年半年报中对信托理财产品计提减值1350万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