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闻!心脉医疗财务真实性受质疑 巨额定增被指“圈钱”


近日,心脉医疗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收入8.5亿~9.2亿之间,同比增加25%到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3.47亿元~3.79亿元之间,同比增加10%到 2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跟着业绩预告,心脉医疗还披露了一份前期财务定期报告更正公告,同时公告将保荐机构由原先的国泰君安和华兴证券变更为中金公司,保荐代表人相应发生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心脉医疗不仅保荐机构发生了变动,近一年来公司的高管“走马灯式”频繁更换,包括总经理、副总、财务总监、独董、董秘等关键岗位高管发生变动。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的时间里,心脉医疗高层至少发生了10次人事变动,这对一家号称医疗器械龙头的企业而言明显异常。

连续三年财报披露差错 财务真实性受质疑

根据心脉医疗披露的财务更正公告,公司《2019 年年度报告》、《2020 年年度报告》、《2021 年年度报告》中前五大客户数据连续三年出现披露差错。

其中,2019年年报第一大客户与第四大客户披露错误,导致将前五名客户销售额披露为 11308.11万元,实际为11324.78万元;2020年年报前五大客户均出现错误,前五大客户累计销售额变更前为20517.69万元,实际为20527.39万元;2021年前五大客户同样均出现差错,变更前期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37653.55万元,实际为36947.46万元。

虽然财务数据调整金额不大,但联系到公司更换保荐机构、总经理、副总、财务总监、独董、董秘等关键岗位的高管纷纷离职的情况,不免让人怀疑心脉医疗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关键岗位如财务总监、董秘等职位发生变动,以及变更保荐机构等动作需要重点关注。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披露真实性直接或间接相关负责人或机构,一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落下实锤,他们将面临行政处罚,所以心脉医疗高管频繁出走背后究竟是明哲保身之举,还是另有其因,不得而知。

而心脉医疗母子公司截然不同的财务表现,更是让其有调节利润的嫌疑。数据显示,近年来心脉医疗业绩维持高速增长,2019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3.34亿元、4.70亿元和6.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4.39%、40.91%和45.5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2.15亿元和3.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6.38%、51.40%和47.17%。

相比之下,母公司微创医疗的业绩则着实惨不忍睹。Wind数据显示,微创医疗的营业利润2020年及2021年大幅亏损13.18亿元及23.21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为达到市值管理的目的,往往会通过费用腾挪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其中母公司主动承担子公司相关费用就是盈余管理手段之一。心脉医疗与母公司微创医疗截然相反的业绩表现,难免让人怀疑其利用母公司调节利润。

账面现金充足 巨额定增被指“圈钱”

2022年7月26日,心脉医疗披露定增方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5.47亿元。

这一定增方案自披露后便饱受投资者质疑。数据显示,2021年,心脉医疗主动脉支架、术中支架和外周及其他全部生产量合计5.7万个,而定增募投项目达产后将产量将达到80.02万个,暴增15倍。投资者担忧如此大规模的扩产能否被市场消化。

此外,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三季报末,心脉医疗账目资金超10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仅为10%。如此看来,心脉医疗巨额定增是否必要值得怀疑。

对此,心脉医疗在回复《科创板日报》时表示,之所以这样操作是因为,企业已计划将自有资金用于项目投资,以拓展市场。

业内人士则指出,心脉医疗可能通过投资“关联企业”的方式,套取公司自有的现金流。

微创医疗的扩张模式印证了这一猜测。资料显示,微创医疗于2010年上市,旗下子公司有20多个,如心脉医疗、微创骨科、心通医疗、明悦医疗、微创优通、微创心力、锐可医疗等。

从2019年7月至今,微创医疗通过拆分上市的方式将旗下微创心脉医疗、微创心通医疗、微创医疗机器人、微创脑科学等5家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香港主板上市。

通过“生产上市公司”的模式,微创医疗一边拓展新业务、一边引进各路投资者,将子公司“养”大后再分拆上市,赚取资本市场上的收益。头顶着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名号,微创医疗俨然成为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高手。(来源|商业华观)

关键词: